斗门区应急管理局在落实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安全生产工作,连日来,组织对辖区复工复产公司进行巡查督导,发现不少企业存在缺少安全警示标识、安全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等隐患,并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39份,责令企业限期将事故隐患整改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斗门区应急管理局表示,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该局近段时间以来组成3个巡查组,对全区复产复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服务指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排查治理安全风险隐患,杜绝生产事故发生。
员工现场操作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一样的行业员工劳保用品配备和使用有不同的规定,如建筑工人要配备和使用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粉碎工要重点配备和使用防尘毒口罩,钳工、机床工重点配备和使用防护皮鞋、防护眼镜等。
比如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曝晒、倒立,两种气瓶不能同库存放(通风较好的宽敞场所,可相距5米以外堆放)。
剧毒品、爆炸品的管理是否做到“五双”,危险化学品是否专库存放,危险化学品是否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等。
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凸出和旋转部位防护罩是否完好;围栏、护栏是否有缺损;危险位置是否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
动火作业应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制度,按要求安排安全作业监护人员,动火作业人员需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配备消防灭火设备,按照作业规程要求实施动火作业。
危险作业一定要制定实施工程的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拥有相对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等。
车间、员工宿舍是否按规定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器材设施是否按规定设置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平米,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2.厂房疏散通道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疏散楼梯宽度不少于1.1m,走道的宽度不少于1.4m,疏散门的宽度不少于0.9m且门要向外开(当人数少于50人时,可以适当减少,但门的宽度不少于0.8m)。楼梯、走道应安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3.消防器材:灭火器要按照企业场所危险等级配置。在配置灭火器时要根据公司生产性质选配,如石油化学工业场所应配置泡沫或ABC干粉灭火器,精密仪器应选配气体(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器,其它场所配置ABC干粉灭火器为宜。
生产过程中有产生微量热量、蒸汽、烟雾、粉尘的车间,是否有利用门窗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非常严重的车间,是否有采用机械通风排除有害物。
1.输配电线路:甲类厂房、库房,甲乙类液体、气体储罐与电力架空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5倍,丙类液体储罐不小于电杆高度的1.2倍。厂房内电线不能乱接乱拉,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2. 配电房的长度大于7m和建筑面积大于60m时,应设2个出口;配电房的门要向外开;配电房的窗户,应采取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措施。
4. 危险物品生产、存储场所的开关、照明等电器设备应采用防爆装置,电线应穿非燃管保护,仓库白炽灯要在60w以下(严禁使用普通日光灯)等。
锅炉、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特定种类设备使用,一定要通过登记、检测检验,并取得使用证。
1、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要切实掌握员工流动情况,根据相关要求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处在隔离期间和入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及时掌握缺勤人员健康情况。
2、实行健康情况报告。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要及时向公司联防联控办公室如实报告。要每天汇总员工健康状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对应的防控措施。
3、加强进出人员登记管理。要指派专人对进出单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进行严格管理。员工每次进入单位或厂区时,应在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方可进入。要最好能够降低非本单位人员进入,确因工作需要的,应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符合标准要求方可进入。
4、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自然通风,如室温因通风有所降低,应提醒工作人员适当加衣保暖。
5、保障洗手等设施正常运行。工作场所应设置洗手设备,洗手、喷淋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行。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免洗消毒用品。
6、做好工作和生活场所清洁消毒。工作场所、食堂、电梯、卫生间、洗手池、通勤工具等公共区域及相关物品,应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7、减少员工聚集和集体活动。引导员工在使用通道、电梯、楼梯、吸烟区时有序排队,保持适当间距,吸烟时不与他人交谈。减少召开会议,需要开的会议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保持会议室空气流通,提倡召开视频或电线、加强员工集体用餐管理。适当延长食堂供餐时间,实行错峰就餐,有条件时使用餐盒、分散用餐。要加强循环使用餐具清洁消毒,不具备消毒条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员工用餐时应避免面对面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9、做好医务服务。就近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或医疗服务。关心关爱员工心理健康,及时疏解心理压力。
10、规范垃圾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时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并清运。
11、强化防控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复工复产后疫情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使员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增强防护意识、支持配合防控工作。
12、落实个人防护要求。员工要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人员密集场所应按照《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要求,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养成勤洗手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绢、衣袖等遮挡,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13、明确单位防控责任。各部室车间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单位内部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14、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排员工就近就医。
15、封闭相关区域并做消毒。发现可疑症状员工后,立即隔离其工作岗位和宿舍,并根据医学观察情况进一步封闭其所在的办公室、车间等办公单元以及员工宿舍楼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做消毒。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密切接触者防控措施。